自2024年起,国家开展为期三年的“体重管理年”活动,指导大众进行体重管理,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,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,普及健康生活方式。
1. 为啥要做好体重管理?
调查显示,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式不容乐观,不仅是影响美观,更危害健康。调查报告显示,2018年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.3%和16.4%,若该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,2030年我国成人、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 70.5%和 31.8%。而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。
2. 体重管理第一步----确定体型
超重肥胖可根据体质指数进行判断,体质指数(body mass index,BMI)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,BMI=体重(kg)/身高(m) 2。我国健康成年人的 BMI 正 常范围为 18.5kg/m2≤BMI<24.0kg/m2,BMI < 18.5kg/m? 为体重过低,24.0kg/m? ≤ BMI<28.0kg/m? 为超重,BMI≥28.0kg/m? 为肥胖。其中脂肪在腹部蓄积过多称为中心型肥胖,可根据自身腰围直接判定,男性腰围≥90cm、女性腰围≥85cm。
3. 体重管理第二步---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
所有减重患者都应该以饮食+运动为基础,然后在专业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采取联合药物或手术治疗。同时要合理控制减重速度,建议刚开始减重速度为0.5-1kg/周,每月减轻2-4kg,6个月内减轻当前体重的5%-15%并维持,对于中重度肥胖者(BMI≥32.5kg/m2)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制定阶段性减重目标。
4.体重管理第三步---膳食干预
膳食干预:在合理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,通过均衡膳食模式或调整食物构成等,维持机体能量摄入与消耗之间的负平衡。常用到的膳食模式有以下几种:
(1)限制能量饮食。是指在合理的能量分配基础上,每日限制能量摄入,达到并维持负平衡状态。根据能量需要量,建议每日减少 500~1000 千卡或减少 30%总能量摄入, 同时保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蛋白质的均衡摄入(供能占比分别为 50%~60%、20%~30%、15%~20%)。
(2)均衡膳食模式。应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保障食物摄入多样化,保持膳食平衡。一日三餐合理分配,鼓励主食以全谷类食物为主,减少精白米面摄入;充足摄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;优先选择瘦肉、去皮鸡胸肉、 鱼虾等脂肪含量低的肉类,以及低脂或脱脂奶类。这类膳食模式比较贴合大众日常膳食模式,做起来更容易实行,也更容易坚持。
(3)个体化调整食物构成。 ①高蛋白饮食。 ②低碳水化合物饮食。 ③生酮饮食。
具体减重方案,应根据个人喜好,减重效果及健康状态来制定 ,必要时及时进行复合微量营养素的补充,预防因限制膳食所致的营养缺乏。
5.体重管理第四步--运动干预。
超重肥胖人群应以减脂为主要目标、维持瘦体重为次要目标进行运动。推荐长时间中低强度有氧运动,通常需要每日进行一次或两次运动。另外结合抗阻运动 有助于在减少身体脂肪的同时维持瘦体重。
(1)一般人群的运动干预。进行有氧运动干预时,建议由小运动量开始,逐渐达到 30 分钟/天的中等至较大强度。 对于运动依从性较差的个体,可以通过累计多次、每次不少 于 10 分钟的连续运动达到总的运动量。为了实现长期控制 体重的效果,建议应逐渐达到至少 250 分钟/周(或消耗≥2000 千卡/周)中等至较大强度运动,且将运动分在每周的 5~7 天内进行。可根据年龄、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采用不同的运动 方法进行运动干预。
(2)高危人群的运动干预。对存在运动风险的人群应适当降低运动强度、缩短每次运动时长、增加运动频率,必要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。
(3)运动干预注意事项。遵循合理的运动流程和科学的锻炼方案,在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,运动中避免关节、肌 肉、韧带损伤和过度训练,运动后进行充分拉伸恢复并及时补液。
6.体重管理第五步---管理与维持
吃动平衡是管理与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。要保持健康的 生活方式,合理膳食,适量运动,戒烟限酒,保持积极的心 态和良好的睡眠习惯。